混合现实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很多公司都为基于HoloLens开发的一整套工业解决方案而努力,那么,混合现实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

买了设备就能解决现有问题

在我们遇到的客户中,很多人初次接触时都会认为只需部署HoloLens(或其他头显)及独立App就能解决各类企业现存问题,原有IT系统不经改造即可实现与混合现实设备的对接。

实际上,HoloLens等终端型产品,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系统和数据配合,实施时必须理解企业现有工作流程并与之整合,就像单纯用手机不联网基本只能听歌打单机游戏一样,单纯使用一个智能MR设备对于企业应用来说作用比较有限。如何保障其通信效率?如何连接物联网与IoT?如何对接企业ERP和MES?如何连接知识库?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如果有成熟中间件产品就可以有效减少这些对接以及改造的成本和时间,没有的话,则需要花费时间对系统深度调研、规划,才能达到可靠的实施效果。

HoloLens 2

误区二

混合现实设备如不匹配现有单点需求,则不必要探讨方案的可行性

随身设备究竟会如何提升人的工作效率,短时间内还是需要逐渐摸索优化的。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应用,HoloLens等混合现实设备提供了随身传感器、空间信息和手势、语音交互,以及3D图像展示和定位能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你也许会看到这类设备可以具备更大的视场角、更优的定位精准度,增加深度学习能力,延长电池使用时间或采用分体式设计,使其符合企业工作需求。当前市场上的设备作为一种相对完善的教具可辅助企业构思未来发展,一定期间内甚至也可由下位设备(如PDA)暂代。在某些由于安全生产要求不能携带手持设备的领域,AR/MR眼镜已经进入了实际部署环节。

误区三

HoloLens等AR/MR设备软硬件ROI低,投入相应资源开发不现实

项目ROI(投资回报率)需长期测算,Governance(治理)至关重要。我们和为车企建厂的专家一起做过测算,给工位节省数秒操作时间,每年每工位就能节省提高十几万元成本,而最终车企收益可达数千万元。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实际生产操作中的使用率,逐渐提高,最后在各岗位上这个ROI是可以算出来的,并不需要拍脑袋,投入是否合理一目了然。